2013年8月15日星期四

微访谈:关于打工文学

访谈对象:中国作家协会会员,广东省文艺批评家协会会员、东莞市文艺批评家协会副主席胡磊硕士,国家二级作家。

问:何谓打工文学?用微博体,简明扼要,让外国论文指导老师无懈可击。我在论文中直接使用或者作为您一家之言加以引用。

答:打工文学主要指反映“打工”社会生活题材的文学作品。从广义上讲,其作者不限于身份,其内涵和外延不限于地域,其类型不限于体裁。是中国工业化、城市化、全球化大环境下特有的文学现象。打工文学概念已经泛化,不存在狭义的概念。

问:我的题目是《打工文学建构论》,一是历史建构(哪些历史动力机制催生、助长、促变了打工文学);二是传播方式建构(个人、集体、组织传播);三是身份建构(作者研究、他者研究);四是书写范式建构(作品研究,底层/低回/抵抗)。本研究试图建构一种打工文学新的阐释体系。您以为如何?

答:还行!

问:假如您来研究,拟用什么做题目,研究方法是什么?

答:《见证命运:打工文学建构论》,首选运用文学社会学的批评方法,或者用主体意识批评的方法,尤其是阿尔贝·贝甘的批评理论,他觉得任何艺术作品都在寻找“人类命运的见证”。你搜索一下以上批评方法的相关理论。我是在吴忠义翻译的《20世纪的文学批评》(百花文艺出版社,1998)找到这些资料的。做学问是细慢的活,不要急。

问:你的研究目的何在?

答:试图找寻打工文学的生成、结构及其发展规律。

问:有人说,研究打工文学将来找不到工作。

答:打工文学研究当前实际情况大概如此,有一定道理。研究海外华文文学如何?这至少是一个研究方向,而打工文学目前还只是一种文学现象,在国内外中文系还达不到华文文学那样高的地位。以后你到其他高校谋职,你说你是研究打工文学的,不一定有人要,人家肯定要已形成成熟学科或研究领域的博士专家,请三思!

问:那我改方向?以前做的研究都放弃?

答:这就遭遇后现代了。没有对传统和自我的解构,就没有重获新生的结构。解构和颠覆,才能真正浴火重生!
 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